水稻免耕栽培技术是指在水稻种植前稻田未经任何翻耕犁耙,先使用除草剂摧枯前季作物残茬或绿肥、灭除杂草植株和落粒谷幼苗后,灌水并施肥沤田,待水层自然落干或排浅水后,将秧苗抛栽或播到大田中的一项新的水稻耕作栽培技术。各地试验示范结果表明,水稻免耕栽培技术具有省工省力、节本高效、简便易行等特点,是全国重点推广技术之一,该技术的推广应用既符合“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也符合农业可持续的发展方向,其前景十分广阔。现将该项技术的关键环节作一介绍,供各地因地制宜参考选用。 一、免耕栽培技术的适用范围 无论是双季早稻田、晚稻田,还是中、单晚稻田都可应用;具体田块宜选在水源充足、排灌方便、田面平整、耕层深厚、保水保肥能力强的稻田进行,易旱田和浅瘦漏的砂质浅脚田不适宜作免耕田。低洼田、山坞田、冷浸田等在免耕化学除草前要开好围沟和十字沟,及时排干田水。 二、免耕稻作模式的选用 根据我省稻作实际,水稻免耕栽培技术宜选用以下几种主要模式: 1、双季早稻免耕抛秧栽培模式; 2、双季早稻免耕直播栽培模式; 3、双季晚稻免耕抛秧栽培模式; 4、油(麦)茬中(单晚)稻免耕抛秧秸秆覆盖栽培模式; 5、油菜茬中稻免耕直播栽培模式。其中以第1、2、4三种模式为主要应用类型。 三、化学除草灭茬和软化处理 1、选择适宜的除草剂 水稻免耕抛秧或直播前的化学除草和灭茬是技术的核心环节之一,要选择灭生性除草剂,适用的除草剂要具备安全、快速、高效、低毒、残留期短、耐雨性强等优点。目前,生产上应用的稻田免耕灭生性除草剂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内吸型灭生性的草甘磷类除草剂,如农民乐747、农达、国产草甘磷等。该类除草剂灭生效果好。但除草速度较慢,喷药后根系先中毒枯死,3-7天后地上部叶片才开始变黄,喷药后15天左右,杂草植株的根、茎、叶才全部枯死。另一种是触杀型广谱灭性性的百草枯类除草剂,如克无踪等。该类除草剂灭除地上部杂草植株速度快,晴天喷药后2小时杂草茎叶开始枯萎,2-3天后杂草和稻桩地上部大部分枯死,但杀杂不除根。各地可根据稻作季节和市场除草剂供应,因地制宜选择应用。 2、喷药前免耕田块的处理 早稻免耕田处理。早稻前茬主要为绿肥和空闲田,在抛秧或直播前10-15天施药,主要用于摧枯绿肥和防除稻田间及田埂边杂草。喷药前的一周内,保持田间有薄水层,利于杂草萌发和土壤软化,施药时田块应排干水,尽量选择晴天进行。每亩用200-250克20%克无踪或10%草甘磷水剂500毫升,兑清水25-30公斤,均匀喷洒田间和田埂杂草,注意不能漏喷。对绿肥产量过高的田块,可先割去部分移至其它田块再喷药。 晚稻免耕田处理。晚稻前茬主要为早稻,收割时要尽量低割。稻桩高度不超过15厘米。早稻收割后,排干田水,如天气晴朗,即在当日或第二天亩用250-300克20%克无踪,兑清水25-30公斤,均匀喷洒每个稻桩和田间、田埂杂草。注意不能漏喷。 中(单晚)稻免耕田处理。中(单晚)稻前茬主要为油茬和小麦,收割时要尽量低割,留茬高度不超过15厘米。采用油菜茬中稻免耕直播栽培的,可在收割后7-10天待杂草萌发后,选用250-300克20%克无踪,兑清水25-30公斤。均匀喷洒到油菜残茬和田间、田边杂草上,不漏喷。采用油(麦)茬中(单晚)稻免耕抛秧秸秆覆盖栽培模式的,在油菜、小麦收割后,及时将油菜、小麦秸秆均匀地平铺覆盖全田,每亩施用腐秆灵2.0公斤,再灌深水泡田5-7天。 喷雾器要求雾化程度较好,雾化程度越高,效果越好。 无论使用哪类除草剂,喷药时田面必须无水。除草剂必须使用清水兑药,不能用污水、泥浆水,否则药效会降低。除草剂喷药后4小时内下雨,效果会受影响,需要重喷。 3、喷药后免耕田块的处理 施药后2-5天,稻田全面灌水,最好能够浸过禾头,早稻浸泡稻田7-10天、晚稻浸泡稻田2-4天,中(单晚)稻浸泡稻田5-7天,待水层自然落干或排浅水后抛秧。如果季节允许,如早熟中稻田,浸田时间长一些,效果更好。 抛秧或直播前,如果杂草及落粒后萌发长出的秧苗较多,可在抛(播)前3-4天排干田水进行一次化除,每亩可用20%克无踪100-150克兑水20-25公斤喷施。 抛秧或直播前,如果发现田块因脚印太多太深,高低不平,可以用农家铁耙简单推平而不需翻耕,排水留浅水后即可抛秧或播种。 免耕稻田土壤不会像犁耙后那样松软,抛(播)时杂草、残茬、秸秆可能尚未完全腐烂,但不会影响水稻的正常生长。 四、水稻免耕栽培配套品种及育秧技术 免耕抛秧与常规翻耕整田抛秧栽培一样,对品种(组合)一般无特殊要求,但根据免耕抛秧稻立苗慢、根系分布浅、够苗时间较迟、苗峰较低等生长特点,在生产上宜选择分蘖力强、根系发达、茎秆粗壮、抗逆抗倒性强的水稻品种(组合)。 免耕直播与常规翻耕整田直播栽培一样,对品种(组合)亦无特殊要求。选用品种时主要需根据温光资源、耕制选用生育期适宜的品种,早稻直播品种还需注意苗期的耐寒性要强。 在育秧技术上,免耕抛秧栽培比常规抛秧及栽插栽培,对秧苗素质的要求更高。需根据不同的应用模式采取相应配套的育秧技术。其中:双季早稻免耕抛秧宜采用塑盘旱育秧技术,选用434孔的塑盘,培育4.0-4.5叶小苗,以保证秧苗素质,有利于促进秧苗抛后及时立苗分蘖。油(麦)茬中(单晚)稻免耕抛秧秸秆覆盖和双季晚稻免耕抛秧栽培的,宜采用旱育秧技术,可选用434孔的大孔径塑盘培育5-6叶的中大苗,亦可采用无盘旱育秧技术或配套应用种衣剂技术,培育6-7叶大苗,在育秧时使用化控技术将苗高控制在25厘米以内,抛秧分苗时要确保秧苗根系带土下田。 五、免耕抛秧和直播栽培技术注意事项 总体来说,水稻免耕抛秧和直播栽培的关键技术在抛(播)前的免耕稻田处理上,抛秧立苗后和直播出苗后的田间管理技术与翻耕田大体一致。但需要注意的是根据免耕稻的生育特点进行相配套的栽培管理。一是免耕抛秧的抛栽密度和直播的播种量要比常规翻耕整田的有所增加,一般增加10%左右。二是在施肥技术上采用免耕抛秧秸秆覆盖还田的,为了加速秸秆、稻桩和杂草植株腐烂,浸田时可施用少量速效氮肥,以调节C/N比,一般亩施碳铵5-10公斤,施肥上宜采用勤施薄施方式,一般全生育期总施氮量要比常规抛秧增加10%左右;前期注意看苗施好平衡肥,以消除生长参差不齐现象,平衡肥最好施用复合肥。三是水分管理上要掌握勤灌浅灌、多露轻晒的原则。因为免耕稻田前期渗漏比较多,根系的生长和分布也比较浅,所以对水分要求极为敏感。 技术依托单位:安徽省农业技术推广站 通 讯 地 址:安徽省合肥市美菱大道421号 联系人及电话:杨惠成 0551-2672539 ( 来源:安徽省农业委员会 )
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站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发请注明来源,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本文链接: https://www.yichuan.xyz/nongye/37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