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三农> 正文

2005年安徽省水稻一代螟虫发生趋势预报

  • 伊川地标网伊川地标网
  • 三农
  • 2025-05-19 07:05:01
  • 2

    水稻二化螟

  一、发生趋势:一代二化螟全省总体中等偏重发生,江淮南部、西部及皖南局部将大发生。

  二、发生时间:预计一代二化螟卵孵高峰期江南、沿江稻区在5月中旬,江淮、沿淮稻区在5月下旬,比去年偏迟3-5天。

  三、主要预报依据

  1、冬后残留虫口基数偏高,但比去年有所下降。

  4月份我省稻产区植保站调查,二化螟冬后亩残留虫口基数全省平均为3192头,比中等偏重至大发生的2004年减少26.1%,比中等发生的2003年增加29.3%。沿江、皖南稻区冬后残留基数总体比去年有所下降,但江淮稻区差异幅度较大。(具体见表)

  2、沿江部分地区灯下诱蛾量高,田间卵量较大。潜山县截止5月2日,累计诱蛾817只,是2004年的1.7倍。潜山县5月5日调查,亩卵量61块,分别是2004年、2003年同期的68.5%、50.3%。怀宁县4月30日亩卵量累计160块,太湖县5月10日亩卵量累计348块,为防治指标的1.5-3.5倍。

  3、发生期较去年偏迟3-5天。据各地4月中下旬剥查推算,一代二化螟发生期较去年推迟3-5天,与常年接近。江南、沿江稻区发蛾高峰期在4月下旬末至5月上旬,卵孵高峰期在5月中旬后期,江淮及沿淮稻区发蛾高峰期在5月中旬,卵孵高峰期在5月下旬后期。

  4、气候条件对螟虫发生较为有利。据气象部门预报,5月份降水量与常年同期相比全省大部分地区接近常年,全省月平均气温较常年略偏高,气候条件对螟虫发育无明显不利影响。

  水稻三化螟

  一、发生趋势:预计一代三化螟全省轻发生,沿江部分地区中等偏轻发生。

  二、发生时间:沿江、江南稻区卵孵高峰期在5月中旬,江淮、沿淮稻区卵孵高峰期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

  三、主要预报依据

  1、冬后残留虫口基数低。4月上中旬各地调查,三化螟冬后亩残留虫口基数全省平均为280头,比2004年、2003年分别减少23.8%、38.6%。其中庐江县、枞阳县、桐城市、宿松县、怀宁县、太湖县、青阳县、铜陵县、芜湖县冬后亩残留虫口基数分别为157头、522头、377头、179.3头、125头、1.2头、1.3头,宣州区、凤阳县、广德县等地未调查到残留虫,基数明显低于常年和去年。东至县冬后亩残留虫口基数为663头,为去年的1.67倍,但比前3年均值减少66.1%。

  2、发生期正常。江南、沿江稻区一代三化螟发蛾高峰期在5月上旬,卵孵高峰期在5月中旬;江淮及沿淮稻区发蛾高峰期在5月中旬,卵孵高峰期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

                                              ( 来源:省农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