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三农> 正文

2004年我省水稻主推技术---优质无公害生产

  • 伊川地标网伊川地标网
  • 三农
  • 2025-05-19 06:40:02
  • 4

    大米是我省人民的主食,水稻生产在全省农业及国民经济中居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发展优质无公害食用稻米生产是稻作技术推广的当务之急,是提高稻作效益最有效途径,优质无公害稻米是指农药、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控制在安全允许范围内、品质达到国标三级以上的优质稻米及其加工品。即优质无公害食用稻米的内在品质符合优质稻米国家标准GB/T17891-1999,卫生指标符合国家农业行业标准无公害食用大米标准NY5115-2002。稻米质量的优劣受品种的遗传特性、环境条件、栽培管理及产后环节的综合影响。因此,要生产出符合优质、无公害标准的大米,必须根据我省的稻作生产实际,从生产基地、品种选用、栽培技术及产后处理等方面进行综合调节。       一、生产基地       1、产地选择       首先要选择符合无公害水稻产地环境条件标准(NY5116-2002)中空气质量、灌溉水质量、土壤环境质量指标的产区建立生产基地。对已受污染的水稻产区要确定相应的净化途径和方法,可通过生物工程、化学净化及清洁灌溉水源等综合措施,实行净化修复,综合治理,使其达到无公害水稻生产基地的要求。       2、土壤选择       要注意选择适宜优质稻栽培的土壤,要求耕层深厚、肥沃,旱涝保收,中高产肥力水平,有机质含量1.5-2.0%,营养元素丰富、平衡,土壤呈弱酸性,以壤质土为佳。       二、品种选用       1、选用原则       根据销售市场的需求,结合当地气候、生态及生产条件,选择省级以上审定并在当地示范成功的优质、高产,抗性和适应性强的品种,并注意定期更换。我省的早籼稻应以中档优质米品种为主,注重抗性(稻瘟病等)和熟期;中、单晚稻以高、中档粳、籼优质米品种为主,抗性上注重白叶枯病和稻曲病;双晚稻以高档优质粳米为主,抗性上注重稻瘟病和熟期。       2、可选品种       根据现状,近期可供选用的品种:早稻有早籼14、嘉育948、香两优68、协优9279、湘早籼7号等;中、单晚稻有:协优63、皖稻69(91499)、皖稻51(87641)、安选6号、两优培九、天协6号、中籼898、绿稻24、丰两优一号及Ⅲ优98、皖稻35(80优121)、皖稻54(88-93)、西光及六优121、武运粳7号、武育粳4号等;双晚有晚粳97、皖稻48(70优双九)、双优3402等。       三、抽穗期安排       优质稻栽培要以品种的最佳抽穗期为核心。在选用适宜品种的基础上,依据其生育期,把抽穗一灌浆结实期安排在当地光、热、水条件最好的时期。即使灌浆结实期处于日平均气温21-25℃的最佳气候条件下。根据我省的稻作实际,在优质稻最佳抽穗期的安排上,重点中、单晚稻要避开高温,宜安排在8月中旬(沿淮、淮北)-8月下旬(沿江、江南);再根据茬口、秧龄、品种、生育期等确定播、栽期。       四、培育壮秧       栽培技术策略为促早发健身栽培。为此,育秧上要采用旱育秧等先进技术,培育出达到叶蘖同伸(n-3)标准的壮秧。栽培上采取促早发,充分利用秧田基位分蘖和大田早期分蘖成穗。直播栽培的亦要降低播种量,利用部分早期分蘖成穗。大田管理上严防过苗,提高成穗率(80%以上),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减轻纹枯病等病害和后期倒伏,尤其是直播栽培的水稻。       五、合理稀植       在适宜的密度范围内,宜稀不宜密。中、单晚稻亩插1.5-1.8万穴,双季早、晚稻2.0-2.5万穴。杂交稻每穴1-2本,常规稻3-4本。配置方式实行扩大行距、宽行窄株。直播稻播量常规稻每亩3-4公斤,杂交稻1.5-2.5公斤。       六、平衡施肥       提倡测土配方施肥,有机肥占总施肥量的30-50%,氮、磷、钾比例一般为1:0.5:1。严格控制施氮量和施肥总量。大田的施肥总量为:纯氮每亩8-12公斤、磷(P2O5)4-5公斤、钾(K2O)8-12公斤;施硫酸锌1-2公斤。施肥方法上,氮肥以基、面肥为主(占50-70%),适施分蘖肥(占20-30%)和穗肥(占10-20%);磷肥全部作基肥施用;钾肥基、蘖肥各50%。保肥能力较强的粘壤土,也可采用一次性全层施肥法,即将专用复配肥料在整田时一次性施入耕作层土壤。肥料使用安全间隔期15天以上,安全排水期7天以上。禁止使用未经登记的化肥、生物肥及重金属超标的有机肥、矿质肥料。禁止施用硝态氮肥。       七、合理灌水       采取浅水-湿润-晒田相结合,保苗送老灌溉。移栽期、返青期保持浅水层;直播稻播种出苗后一直采取轻露田,畦面不上水至4叶期后灌浅水;分蘖期浅湿灌溉,超前晒田,即当苗数达到穗数的80-90%时开始露田和晒田,并采取多次轻晒田以控制无效分蘖,促进根系下扎和壮秆健株。穗分化后灌水并保持浅水层至抽穗扬花期;灌浆成熟期采取间歇灌溉,干湿交替。收获前7天左右断水,切忌断水过早,尤其是大穗型品种,后期断水过早是导致米质下降的主要原因。       八、控制病虫草害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农业防治上选用抗性强的品种,并定期轮换,保持抗性;采取促早发健身栽培;合理耕制,轮作换茬,种养结合。生物防治上保护天敌,利用和释放天敌控制有害生物的发生,以虫治虫、以菌治病及青蛙、飞鸟治虫、稻田养鸭(鱼)治虫除草等。物理防治上采用黑光灯、震频式杀虫灯、色光板等装置诱杀鳞翅目、同翅目害虫。在上述农业、生物、物理综合防治的基础上,加强病虫的预测预报,严格科学地使用农药,在农药的选用上,优先使用生物源农药和矿物源农药。必须使用化学药剂防治时,要严格遵守《无公害食品水稻生产技术规程》NY5117-2002有关规定,选用低毒、低残留,安全、高效的农药,并严格执行其用量、安全间隔期等。使用农药的安全排水期为5-7天。       九、适时收获       当90%稻谷籽粒黄熟时为收获适期。过早、过迟均会影响外观、加工品质。收脱的方式以割倒-架晾-用禾桶或脱粒机脱粒或机械化联合收脱为好。不宜割后堆捂或机磙碾压脱粒,禁止在公路、沥青路面上及粉尘污染严重的地方脱、晒稻谷,单收、脱,单晒,不宜在水泥晒场上摊晒。       十、产后处理       运输、贮藏上要严禁与有毒、有害、有腐蚀性的物品混运、混藏;仓库的消毒、熏蒸处理所用的药剂要符合国家有关食品卫生安全规定。加工上要选用先进的多机组合加工及专用加工设备。副产品稻草、砻糠等综合开发、合理利用,提倡稻草还田、稻糠稻作,严禁焚烧、丢弃而污染环境。       技术依托单位:安徽省农业技术推广站       通 讯 地  址:安徽省合肥市美菱大道421号       联系人及电话:杨惠成  0551-2672539                                                      ( 来源:安徽省农业委员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