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三农> 正文

2004年安徽省水稻一代螟虫发生趋势预报

  • 伊川地标网伊川地标网
  • 三农
  • 2025-05-19 05:55:01
  • 4

    水稻二化螟       一、发生趋势:一代二化螟全省总体中等偏重发生,但发生程度区域间差异大,江淮、皖南及沿江的部分稻区将大发生。       二、发生时间:预计一代二化螟卵孵高峰期江南、沿江稻区在5月中旬,江淮、沿淮稻区在5月下旬。       三、主要预报依据       1、冬后残留虫口基数偏高,与近几年相比有较大程度回升。       我省稻产区30个县(区)植保站4月份调查,二化螟冬后亩残留虫口基数全省平均为4319.6头,比中等偏轻至中等发生的2003年增加75.03%,与中等偏重至大发生的2001年相近,比常年值增加38.2%。但不同稻区冬后残留虫口基数存在差异。       沿江稻区:沿江稻区二化螟冬后亩残留虫口基数均较高,但部分地区虫口基数较近年降低。其中东至县、贵池区冬后亩残留虫口基数分别为6635.4头、11304头,与大发生的去年相当。枞阳、怀宁、安庆郊区冬后亩残留虫口基数分别为4820头、2937.5头、1377头,分别比去年高18.28%、193.75%、96.7%,比前3年均值分别高39.9%、214.6%、102.8%。岳西、望江、太湖、桐城、宿松分别为4980头、2350头、2044头、1869头和1845头,分别比去年低34.5%、76.6%、19%和48.9%、52.48%,比前3年均值分别低88.52%、78%、43.04%、74.3%和96.7%。       皖南稻区:皖南稻区二化螟冬后亩残留虫口基数比近几年明显偏高。芜湖、泾县、青阳、广德、石台、绩溪、宁国、徽州8个县(市、区)冬后亩残留虫口基数分别为2013头、6372头、11061头、3669头、6180头、1334头、5367.3头和4913头,分别比去年高285.0%、89.3%、19倍、125.4%、15%、43.7%、10倍和25.7%,分别比前3年均值增加353%、105.6%、9倍、18%、16.2%、29.2%、770%和27.5%。       江淮稻区:二化螟冬后亩残留虫口基数不同地区差异大。霍邱、裕安、舒城冬后亩残留虫口基数分别为8521头、5559头、1849头,是去年的2.5-4.5倍。和县、含山、肥东、南谯、明光分别为1529头、12800头、2127头、1737头和1843头,比去年分别高99.1%、266%、4.7%、98.4%和130%,比前3年均值也有不同程度地增加。但寿县、霍山、金安平均为1149头、520头、178头,与常年接近。       2、沿江部分地区灯下诱蛾量高,田间卵量大。怀宁县截止5月1日,灯下累计诱集二化螟235只,比去年高1.58倍,比前3年均值高1.8倍。太湖县截止4月29日累计诱集二化螟317只,是前4年均值的1.95倍。太湖县4月30日系统调查,田间每亩有卵106块。潜山县4月27-29日调查,亩卵量平均89块,最高224块,超过防治指标的田块达47%。       3、发生期。据各地4月中下旬剥查推算,一代二化螟发生期较去年提前4-5天,与常年接近。江南、沿江稻区发蛾高峰期在4月下旬至5月初,卵孵高峰期在5月中旬,江淮及沿淮稻区发蛾高峰期在5月上旬末至中旬,卵孵高峰期在5月下旬。       4、气候与苗情。据气象部门预报,5月份降水量全省大部分地区接近常年,比去年同期偏多,月平均气温全省较常年略偏高。气候条件对螟虫发育无不明显不利影响。由于4月份温度偏高,有利于早稻育秧和秧苗生长,另外今年我省早稻面积有所扩大,均对二化螟发生为害有利。  

    水稻三化螟       一、发生趋势:预计一代三化螟全省轻发生,沿江部分地区中等偏轻发生。       二、发生时间:沿江、江南稻区卵孵高峰期在5月中旬,江淮、沿淮稻区卵孵高峰期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       三、主要预报依据       1、越冬基数偏低。4月上中旬我省稻产区调查,三化螟冬后亩残留虫口基数平均为367.5头,比2003年同代减少19.42%,比常年同代减少23.16%。越冬死亡率为9.04%。在全省30个县的调查数据中,有74%的县残留虫口基数低于去年,减少幅度为8.2-100%。       2、发生期:江南、沿江稻区一代三化螟发蛾高峰期在5月上旬,卵孵高峰期在5月中旬;江淮及沿淮稻区发蛾高峰期在5月中旬,卵孵高峰期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       防治技术意见       1、指导思想:保益控害,治小田保大田,防治宜早不宜迟。       2、防治对象田:早稻大田、单季稻秧田、部分早栽单季稻大田。       3、主要防治适期:沿江、江南为5月中旬至下旬初,江淮、沿淮为5月下旬至6月上旬初。       4、防治技术措施:早稻区于防治适期内对亩卵量达120块或枯鞘团达80个的田块用药防治一次,二化螟有多个发蛾高峰的地区一周后再补治一次。单季稻区秧田于防治适期内对亩卵量达100块以上秧田用药防治一次,重发区视虫情再补治一次,也可以人工摘除卵块带出田外处理。       5、防治药剂:推荐使用Bt复配制剂、杀虫单等。                                                       ( 来源:安徽农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