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旅游> 正文

加强文物保护 赓续文化传承③丨讲好革命故事 赓续红色血脉

  • 伊川地标网伊川地标网
  • 旅游
  • 2025-05-18 22:46:31
  • 2

  “在新县,保存着一件珍贵的国家一级文物——一面红色的锦幛。锦幛的正面缝着用黄布剪成的标语‘永远跟着共产党走’,在锦幛周围密密麻麻写有3000多名党员和群众的签名。”7月13日,在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讲解员韩兰正在为前来参观的观众讲述这件珍贵文物背后的故事。 

  革命文物承载党和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记载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和感人事迹,是凝聚人们精神力量的生动教材。如何让革命文物焕发光彩,让红色基因融入人们的血脉,河南积极推动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持续走向深入。

  摸清革命文物资源家底。我省先后公布两批革命文物名录,其中不可移动革命文物366处、可移动珍贵革命文物7756件(套),现有革命博物馆、纪念馆151家;完善顶层设计,相继印发《河南省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实施意见》《河南省新时代革命文物保护管理利用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等,推动形成串点连线、连片打造、整体展示的革命文物工作新态势。

  一直以来,前来兰考县焦裕禄纪念馆参观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不断。日前,南京审计大学审计专业硕士国际班的留学生来到焦裕禄纪念馆实地参观,走进焦裕禄干部学院“沉浸式课堂”,深入了解焦裕禄当年带领兰考人民除“三害”、战饥荒的伟大事迹。

  “通过走访了解后,终于明白焦裕禄精神为什么能够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成为亿万人民心中一座永不磨灭的丰碑,他无私为民的精神是人们接续奋斗的动力。”来自马来西亚的留学生林溢慈说。

  7月13日,灿烂阳光下,为纪念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而建的郑州二七纪念塔巍然屹立。塔顶的钟表整点报时,阵阵悠扬的钟声向人们诉说着一段永不褪色的红色记忆。

  “没到‘二七塔',就等于没到过郑州。”郑州二七纪念塔早已成为郑州最负盛名的地标。现在的二七广场白天车水马龙,夜晚灯火辉煌,无时无刻不在显现新时代的祥和与繁荣。走进这里,人们不会忘记,这里收藏着过去无数工人运动先驱者的英勇与血泪,更加坚定人生理想信念。

  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河南是革命文物丰富的区域之一,党的百年奋斗史,很多历史事件都与河南密切相关,从博物馆、纪念馆陈列展览到红色文创,再到红色研学,革命文物价值挖掘不断得到深化。依托丰富的红色资源,河南推动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与红色旅游、乡村振兴等深度融合,以“红色旅游+研学”“红色旅游+休闲度假”“红色旅游+乡村旅游”等形式,红色旅游品牌矩阵日臻完善,革命历史文物焕发时代生机。

  暑假期间,新县红色旅游备受游客青睐。许多家长为孩子专门安排“红色之旅”,聆听红色故事,重温革命历史。在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前来“打卡”的游客络绎不绝。许多家长认为,让孩子了解革命历史,汲取奋进力量,培养报效国家情怀,好好珍惜今日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前不久全省文旅发展大会推出“行走河南·读懂中国”九大主题路线,“红色基因传承之旅”位列其中,涉及确山竹沟纪念馆、信阳商城县金刚台红军洞群、兰考县焦裕禄烈士陵园、林州红旗渠等等。一个个红色旅游景点都凝结着我党我军的光荣历史和优良传统,更是常学常新的生动课堂。

  今年2月,“红旗渠号”红色旅游专列K8008次从郑州站首发,驶向红旗渠站。该专列采用“朝发夕归”运输模式,并经停新乡、汤阴两站,使广大游客在感悟“红旗渠”精神的同时,还可以感悟民族英雄岳飞的爱国主义精神,使红色主题活动更丰富、主题更鲜明、教育更深刻。

  一渠绕群山,精神动天下。红旗渠记载了林县人不认命、不服输、敢于战天斗地的英雄气概,也成为新时代奋斗者的“打卡地”。红旗渠纪念馆、红旗渠干部学院、红旗渠廉政教育学院红旗飘扬,红旗渠精神营地每年接待量10万+。

  了解历史,才能看得远;永葆初心,才能走得远。省文物局革命文物处处长张永俊说,在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上,保护红色资源,就是在保护国家的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就是在传承民族的血脉。守护好革命文物,我们定能更好地从革命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增强砥砺奋进的信心和勇气。(记者 温小娟 郭歌)

责任编辑:张家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