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旅游> 正文

被奉为“草书教科书”,这个帖子啥来头?

  • 伊川地标网伊川地标网
  • 旅游
  • 2025-05-18 22:46:23
  • 2

  “书圣”王羲之大家肯定不陌生

  高中课本里那篇

  写于“永和九年”的《兰亭集序》

  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但你可能不知道

  他的草书也同样是“教科书”级别

  今天,带你认识宋拓《十七帖》

  01

  《十七帖》是个什么帖?

  单看这个名字

  你可能会以为它是由十七个帖组成

  其实不然

  《十七帖》因第一帖首“十七”二字而得名

  是由王羲之的29篇书信“拼接”而成

  书信内容涵盖王羲之生活的方方面面

  有的寄托了对亲友的思念

  △《积雪凝寒帖》

  【释文】计与足下别,廿六年于今,虽时书问,不解阔怀。省足下先后二书,但增叹慨!顷积雪凝寒,五十年中所无。想顷如常,冀来夏秋间,或复得足下问耳。比者悠悠,如何可言。

  【译文】算算时间,和您分别至今已二十六年,虽常有书信往来,却难免对您的思念。读您先后寄来的两封信,心里更加感慨。最近积雪未消,天气严寒,是五十年来所未曾见的景象。想来您近来一切安好,希望明年的夏秋时节,还能再收到您的来信。岁月漫长,要从哪里说起呢?

鏈夌殑鏄悜鏈嬪弸璁ㄩ棶濂囬椈杞朵簨

  △《盐井帖》

  【释文】彼盐井,火井皆有不?足下目见不?为欲广异闻,具示。

  【译文】您那里的盐井、火井,都有吗?您都亲眼见到过吗?我想把这样的奇闻异事介绍给更多的人,请您告诉我。

  还有祝寿、问药等生活中的小事

  这些书信从东晋永和三年写到升平五年

  横跨14年之久(347—361)

  时间跨度如此长的书信

  为啥会被收集在一起呢?

  这还得从王羲之的“头号”粉丝唐太宗说起

  02

  《十七帖》从何而来?

  唐宋以来被奉为“草书教科书”

  据史料记载,当年唐太宗四处寻找

  “二王”(王羲之及其子)的书法真迹

  经过多年收集

  共找到王羲之真迹3000多件

  经唐代著名书法家禇遂良的鉴定、挑选

  将最具代表性的一组汇编成卷

  即为《十七帖》

  《十七帖》篇目的顺序也大有讲究

  从首篇《郗司马帖》的从容点画

  字字清晰流畅

  逐渐过渡到中间的恣意奔放

  到《青李来禽帖》以楷书稍事休整

  再入《虞安吉帖》的狂放奔洒

  纵贯起来犹如一整篇交响巨制

  △从左至右依次是《郗司马帖》《青李来禽帖》《虞安吉帖》(局部)

  每一个字都是“教科书”级别

  唐宋以来被奉为“草书圭臬”

  (圭臬guī niè,指规则、准则)

  更被赞为“帖中神品”“书中龙象”

  南宋理学大师朱熹评价此帖:

  意思是这些信札

  从心而书,无拘无束

  每一件的风格皆有不同

  这亦是晋人书法的独有魅力

  03

  处处写满“唐代”印记的宋拓

  收藏故事很传奇

  遗憾的是,《十七帖》原迹早已散失

  现在流传于世的皆为刻本

  开封市博物馆藏王羲之《十七帖》为宋拓

  此帖字口清晰,拓工精良

  纸墨黝(yǒu)古,神韵兼备

  尽显书圣真迹之妙

  封面题签为“唐搨十七帖”

  帖尾有“勅”(chì,代表皇帝的诏令)

  及“付直弘文馆,臣解无畏勒充馆本,臣禇遂良校无失”字样

  虽然其封面和帖尾处处充满“唐代”印记

  但经专家鉴定,此本实为“宋拓”

  其内容完整,并附有多人的题跋、释文

  值得一提的是,其捐赠者吴宝炜

  也曾在1928年留有一题跋

  记述了他在收藏该帖之际时局动荡

  在多本《十七帖》刻本已流失海外的情况下

  他所藏的这本也受人觊觎

  但他为保国粹,坚决不卖与外国人

  并变卖家产筹资印行

  使世人知“书中之龙、法帖之祖”仍在我中华

  “予虽固穷何憾”的民族气节令人敬佩

  △吴宝炜题跋

  从晋代王羲之写下这些书信

  到唐代经褚遂良校对,在弘文馆摹刻

  再到宋朝拓下这本书帖

  后经明清多位名家收藏、题跋

  千载之后,我们终得相见

责任编辑:张家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