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旅游> 正文

安阳洹北商城首次发现大型祭祀沟

  • 伊川地标网伊川地标网
  • 旅游
  • 2025-05-18 22:46:22
  • 2

  8月10日参加“行走河南·读懂中国”考古发现集中采访活动的记者从安阳洹北商城考古发掘工地了解到,洹北商城考古取得重要成果。最新考古成果表明,以前认定的城墙实际上是壕沟,东南角发现了殷墟时期大型祭祀沟,这在殷墟考古中还是首次发现。

  20世纪90年代,中外学者联合在安阳洹河流域开展的区域考古调查,发现了一座规模宏大的商代晚期城址,因其位于洹河以北,故名“洹北商城”。城址略呈方形,在城内的宫殿宗庙区内,已发掘一号宫殿和二号宫殿两座大型建筑,一号宫殿是迄今为止发现的面积最大的商代单体建筑。

  根据地层关系及碳十四数据推测,洹北商城的年代略早于以小屯为中心的传统殷墟,和小屯是一前一后的两座商代都邑所在。洹北商城的发现,改变了之前学术界对殷墟的认识,改写了传统“殷墟”的概念。填补了以郑州商城为代表的早商文化和以殷墟为代表的晚商文化之间的缺环,使得商代历史的考古学编年框架更臻完善。2006年,洹北商城和传统的殷墟一同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洹北商城发现至今,殷墟的考古工作一直围绕小屯和洹北商城两处展开,取得了大量重要成果,己探明的居民点和众多手工业作坊,呈现出 3000 多年前洹河两岸的繁荣景象。

  2022年,为解决争议20余年的洹北商城城墙基槽或城壕的性质问题及洹北商城的都邑布局问题,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安阳工作队重启洹北商城郭城的考古工作,在大面积勘探的基础上,采用重新解剖及再次揭露两种方式,对西、东、东南城壕进行发掘。

  最新考古成果表明,以前认定的“城墙”实际上是壕沟,所谓的“外槽”应是城壕废弃后自然淤积形成的。城壕在使用时,应该有数次清淤过程,所谓的“内槽”应是城壕使用时反复淤积与清淤形成的,部分城壕的坡岸还专门用夯土进行加固。目前看来,西城壕较浅,东城壕较深,其底部还有厚约1米的纯净淤泥层,而且西城壕沟口海拔高度早于东城壕约2.87米。此外,在东城壕上钻探发现有两处明显收窄、变浅之处。通过对其中一处的再发掘,可以确定应是当时进出都城的通道。外侧的夯土窄墙及立柱可能与横跨城壕的桥梁有关。目前尚未发现如偃师商城那样十分明确的城门设施,这也从侧面证实应是城壕,而不是城墙。

  首次发现的大型祭祀沟(G3)叠压于城壕之上,沟内堆积呈水平状,大体可分3层。放置有完整人骨3具,肢解马骨至少10具,牛头3个,猪骨3个,鸟骨1个。根据地层关系及出土陶片,祭祀沟年代暂定为殷墟早期,其具体形状和范围虽尚未勘探清楚,但仅就目前所见的现象,极有可能是殷墟时期尚不多见的祭祀场景。祭祀沟叠压在城壕之上,也表明晚商时期该区域功能已发生变化,是中晚商时期聚落功能演变的生动例证。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王迪介绍说,此次洹北商城的重要考古发现,初步解决了争议多年的洹北商城城墙基槽或城壕的性质问题,对推进洹北商城的都邑布局研究起到了重要作用。遗址东南角发掘的大型祭祀沟(G3),在殷墟属首次发现,在郑州商城、偃师商城、小双桥遗址等商代都邑中没有发现,这为重新理解殷墟时期洹北商城与殷墟的关系以及殷墟的功能布局提供了新线索。

  据悉,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安阳工作队将结合具体工作目标,继续围绕城壕及通道、道路等问题,按既定目标加大勘探发掘工作,努力在城壕内侧探寻城墙踪迹,对城壕的始建、使用与废弃年代进行综合研究。继续针对祭祀沟(G3)进行勘探,了解其形制及与周边遗存的关系,进一步判断其准确年代,研究其功能与性质。(记者 张体义 见习记者 张魏)

责任编辑:张家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