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上旬,我省沿淮淮北地区持续大到暴雨,造成严重的洪涝灾害,田间积水严重,大豆、玉米、棉花等作物受淹,农作物生长受到不良影响。为把洪涝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各地在施肥技术上应采取以下措施。
一、合理追肥
技术要点如下:
1、利用降雨间歇,抓紧排涝除渍,开沟沥水,清淤扶苗、洗苗、补苗。
2、受涝的稻区,视苗情补追施化学氮肥提苗。受渍的棉花、玉米,应据作物长势长相穴施氮肥。各种作物的追肥用量以能满足作物生长的需求灵活掌握。一般情况下,尿素的施用以5-10kg/亩为宜。
3、作物生长中后期可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浓度0.2%-0.3%)和锌、硼等微量元素以及氨基酸、黄腐酸类叶面肥(叶面喷施浓度按照产品说明确定使用方法),以补充作物均衡营养,弥补根际吸收营养能力下降的不足,防止早衰。
4、定时进行土壤墒情监测,以此为依据,及时提出肥水管理措施。
二、高温堆肥
结合灾区救灾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组织群众将垃圾、淤泥、人畜粪便、杂草及大水过后的散积物进行清理收集,集中堆沤腐熟。既可改善灾后农村居住环境卫生状况,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又通过高温发酵尽快释放出养分,并杀死各种病菌和杂草种子,积制优质有机肥,为灾后恢复生产所用。
技术要点如下:
1、堆制。将收集的杂草、垃圾、淤泥、人畜粪便等物料混匀集中堆放成垛,用锨轻拍至不紧不松,保持好气条件,也可在堆垛中央垂直插入简易通气管(秸秆或竹竿)来调节堆垛空气。堆垛表面覆盖0.1米的细土或用稀泥糊抹封闭。夏季一般需2个月既可腐熟翻用,一般作基肥。
2、水分。堆垛保持水分含量60%左右,即手捏紧物料刚能出水为宜。
3、酸碱度。大部分好气微生物适合中性和微碱性条件下活动,可在堆垛时用少量石灰和草木灰调节酸碱度。
4、碳氮比。 一般堆肥原料含碳多,含氮少,即碳氮比比较大,这样有机物分解较缓慢并易损失。可通过按每吨堆肥加入1担人畜粪尿或5斤尿素来调节适宜碳氮比。
5、温度。堆肥在堆制过程中温度升高,主要是微生物强烈分解有机质放出的热量。大部分微生物活动的适宜温度为50-60℃。可通过添加畜粪、水分和盖土、通气等措施来调节控制温度。
( 来源:安徽省农委土肥总站 )
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站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发请注明来源,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本文链接: https://www.yichuan.xyz/nongye/37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