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是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精神,全面落实各项具体措施,推进森防工作跨越式发展的关键一年。2004年森防工作的总体思路是:认真按照国家林业局新时期林业工作的总体部署和新的发展观,紧紧围绕林业六大工程、五大转变和跨越式发展战略目标,树立森林健康理念,突出营林措施和生物防治措施,以提高御灾减灾能力为中心,切实抓好科技兴防和依法防治两件大事,全面加强监测预警、检疫御灾和防治减灾三个体系建设,全力推进防治责任、防治体制、投入机制和管理机制四项改革,进一步强化防治工程全过程管理,坚决扼制森林病虫害扩散蔓延势头,全面开创森防工作新局面。 主要工作重点是: 一、深入学习贯彻《决定》精神,在森防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上有所突破。一是深入六大林业工程区、重点病虫害工程治理区和东北老工业基地调研,进一步理清和完善防治责任、防治体制、投入机制和管理机制等改革思路。二是在国家和省级重点病虫害防治工程项目中,积极推行防治承包制、招投标制、报帐制和监理制。三是要根据“三生态”的指导思想和生态安全的要求,研究制订推进无公害防治和生物防治的具体措施和办法。四是积极探索社会化防治模式,培植多元化的防治服务组织和防治体制。五是切实抓好病虫害防治和营造林结合的试点工作,应用经营管理措施防控有害生物灾害。六是要组织筹备召开全国森防工作会议,全面部署贯彻《决定》精神,开创森防工作的新局面。 二、强化行业管理,在森防管理水平上有所突破。一是要转变行业管理理念,牢固树立运用法律武器来强化行业管理的思想,将工作重点转移到抓行业管理、行政执法、危险性病虫害的防治上来,不断强化执法监督职能。二是要进一步强化森防目标管理,力争将森防目标管理纳入各级***造林绿化责任制,不断强化***行为,加强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提升森防工作地位。三是全面推进先进站建设活动。四是加强森防药剂药械的行业管理。 三、强化工程治理,在重点病虫害的防治成效上有所突破。一是按照总体规划,编制年度实施方案,下达防治任务和年度治理目标,落实项目实施责任制度。二是积极推行工程治理全过程管理,在管理和技术各个环节上实行全面质量管理,严格把关,提高工程治理质量。三是突出重点,加强各重点工程协作网的建设和联防联治。四是要完成松毛虫、杨树天牛工程检查验收,做好总体评估,总结推广工程管理经验。五是加强工程区的科技支撑,大力推广应用生物药剂、农药无公害使用技术和生物防治技术,实现营造林措施、防治新技术和生物防治的有机结合。六是继续推进省级工程治理工作的开展。 四、认真贯彻落实国办《通知》精神,在松材线虫病预防和除治工作上有所突破。一是要加大疫区封锁和督促检查力度,严格疫木源头的管理,严格实行全过程傍站式监管制度,真正从源头上堵住漏洞。二是要加强执法力度,坚决查处一批违法调运和使用疫木的案件,开展警示教育。三是组织各地制定松材线虫病预防和除治年度方案,编制主要名胜风景区松材线虫病预防方案和防治预案,全面完成普查和疫区的划定工作。四是按照“当年发现,当年基本拔除”的要求,抓好2003年新发生疫点的拔除工作。五是组织推广松材线虫病疫木就地安全利用方法,组织召开除治成效承包现场会,推广承包除治新经验。 五、扎实做好有害生物的管理,在防范外来有害生物的入侵的上有所突破。一是要研究制订《林业外来有害生物入侵防范预案》。二是加强专项普查工作的督促检查和技术指导,完善和规范普查技术方法和标准,严格执行《国家林业局关于在全国开展林业有害生物普查的通知》精神和《全国林业有害生物普查技术要点》,确保普查质量。三是组织开展全国和区域性危险性有害生物的风险评估。四是加强林业有害植物的管理工作,组织开展林业有害植物防治试点。 六、加强监测预报工作,在数据质量和信息管理上有所突破。一是继续加强全国测报信息网络的建设,完成490个国家级中心测报点的建设任务及全国县级森防机构联网的收尾工作。二是完善森林病虫信息中心处理系统,建立国家级中心测报点基本情况数据库。三是强化测报流程中信息采集、传递、处理、决策等关键环节的全过程管理,重点抓好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管理,坚决杜绝信息数据虚假现象,提高基础数据的可靠性、传递的时效性。四是准确及时地做好主要森林病虫害的趋势预报,及时报道全国重大、危险性和突发性病虫情动态,为宏观决策提供依据。五是进一步完善主要病虫害预测预报办法,规范监测调查技术,提高测报数据的标准化。 七、加大检疫执法力度,在依法防治上有所突破。一是认真执行种苗及其他繁殖材料的“检疫要求书”制度,进一步加强产地检疫和复检,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全国林木种苗质量年活动。二是加强队伍建设,规范检疫执法人员行为,树立良好的执法形象。三是加强微机开证管理,全面规范微机开证和网上传输,进一步完善检疫信息网,规范调运检疫,严把检疫质量关,控制危险性病虫人为传播。四是加强检疫规章制度和技术规程的建设,制定《产地检疫工作制度》、《检疫证书管理办法》、《松材线虫病疫情普查监测技术规程标准》等规章制度和技术标准。 八、强化森防体系建设,在综合防治能力上有所突破。一是要组织力量编制《全国森林病虫害防治“十一五”规划》,根据森防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尽快出台项目建设标准和管理办法,规范项目管理程序,指导项目建设,提高资金使用成效。二是要抓好全国森林病虫害预防体系工程建设项目的立项和申报工作,积极做好监测预警、检疫御灾和防治服务体系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储备。三是加强在建项目的管理,强化项目建设过程中的监督检查,对2003年前已竣工的项目及时组织验收评估。四是根据森防体系建设的需要,分期分批批复和实施森林植物检疫隔离试种苗圃、天敌繁育场、生物制药厂等重点项目,提高预防和除治的综合能力。 九、加强科学研究,不断加大森防工作的科技支撑力度。一是坚持科研、教学、生产和管理密切合作的模式,推动科研和生产相结合,针对测报、检疫和防治工作中的技术难题,加强与各类科研院所协作攻关,开展高新和实用防治技术的研究,重点加强萧氏松茎象、椰心叶甲及小蠹、天牛类等重大病虫害防治措施的基础性研究工作,开展灌木林和荒漠植被病虫害防治方法研究。二是组织森防行业科研工作协作组,解决森防行业急需的问题,重点完成《气候变化对森林病虫害影响》、《我国森林病虫害灾害损失评估》、《林龄与蛀干害虫的关系》等课题的研究工作。三是加大新技术推广应用力度,抓好现有的科技成果总结、整理、筛选、推广工作,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十、加强森防行业宣传和培训工作,提高全社会森防意识和人员素质。一是完善全国森防宣传工作网络,及时反映全国森林病虫害发生的严峻形势,大力报道各地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成效和经验,充分发挥森防舆论导向作用,提高全民防治意识。二是继续加强行业培训,重点是基层森检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各级森防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 来源:国家林业局森林病虫害防治总站 )
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站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发请注明来源,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本文链接: https://www.yichuan.xyz/nongye/3774.html